5G夜狂奔

2019-02-17

5G的应用

5G,其中的G是Generation的缩写。5G指的是第五代通信技术。通信技术作为底层技术,在应用价值的提现上更多的是对产品的“赋能”。所以提到5G的应用,不得不先提及几款产品和它们所代表的行业。5G相比于4G主要有三个优势高速率、低延迟、大连接。基于这三个优势会“助力”以下行业。

VR/AR设备和高品质视频

在前段时间华为折叠屏在朋友圈刷屏的时候,科技圈的另一件重要的科技新闻,却少有人关注,那就Microsoft HoloLens2的发布。
![Microsoft HoloLens2](http://q3sg5j9d4.bkt.clouddn.com/5G夜狂奔-Microsoft HoloLens2.png)
目前AR/MR市场最看好的莫过于Microsoft HoloLens和Magic Leap这两款产品了。
![magic leap](http://q3sg5j9d4.bkt.clouddn.com/5G夜狂奔-magic leap.png)

我们可能听说过,VR、AR设备对图像的要求特别高。在手机上十分清晰的图片,如果放在VR设备上会远不像手机那样清晰。这是为什么呢?主要是视角的原因,我们在手机和电视机上看图片的时候,你的视角只有10到30度左右,在VR眼镜上拓展到100度、120度、150度,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,纵向还有增加的倍数。为了达到非常好的高清要求,对VR的显示来说需要25倍到40倍的分辨率增加,这样它需要的流量会变得非常高。

3D结构光视频通信
对于通信中视频高质量要求正在变得普遍,即便不谈VR、AR,OPPO和Apple都在发力的3D结构光视频通信,也对网络带宽有很大的要求,需要近1Gbps的带宽。

万物互连

万物互连,也就是物联网,你的智能穿戴、智能音箱、智能马桶、电动车。。。直接接入互联网。像智能穿戴和电动车这样经常在户外,经常需要移动的,通过5G来接入互联网是必由之路。但这里可能会有一个问题,像智能音箱现在就已经可以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了,一直放在家里的智能设备大部分都可以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,为什么还要用5G呢?这就涉及到一个知识,那就是IPv4和IPv6。
我们现在用到的ip大部分都是IPv4,比如我们在公司用手机连接WiFi,我们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我们手机的ip,但这个ip地址并不是公网ip,也就是说,在公司外面访问此ip,对应的根本就不是我的手机。我手机上的ip是公司的路由器分配给我的。等我回家了,连上家里的WiFi,家里的路由器又会分配给我一个ip。IPv4当初的设计目标是希望联网的设备和ip地址一一对应。但是随着互连网的远超出人们预期的速度发展,IPv4设计的IP数量满足不了互联网大量的设备了。截至2018年1月,全球上网人数已达40.21亿,而IPv4的地址池是约42.9亿。后来推出了IPv6,IPv6所提供的IP的数量就十分庞大了。

IPv6所提供的IP的这个数量,即使是给地球上每一颗沙子都分配一个IP,也是妥妥够用的。这使得大量的传感器可以通过5G直接有“身份”的接入互联网。

低时延与云游戏

我们平时玩的农药和吃鸡游戏时,之所以会很依赖手机的高配置,是游戏的图形渲染和计算都是在手机上完成。有了5G的高速下载,游戏的渲染就可以放在云端服务器上,游戏的图像下载到手机,手机只作为显示和把控制的信号回传给云端服务器,这样对手机的配置要求就会大幅降低。同时,5G的1ms低时延使得操作更“跟手”。对于游戏,比如游戏主机和PC。游戏对显卡的依赖比较高。如果你配置过电脑的主机,就会发现显卡会占机箱很大体积。而视频的处理更多的是依赖内存,而电脑中内存条占的体积却非常小。在减轻了对显卡的要求情况下,一方面,减少了设备的体积,也就给设备的可移动性带来了更多的便利;另一方面,减少了对电量的消耗,也就给设备带来了更长的续航时间。是否Xbox、PS游戏主机会向着Switch这样的方向进化,Switch是否会支持1080p和更长的续航时间,未来是否会与5G结合,这些在未来都值得期待。
![云游戏平台Google Stadia](http://q3sg5j9d4.bkt.clouddn.com/5G夜狂奔-云游戏平台Google Stadia.png)

就在前不久、世界上最大的游戏产业年度盛会GDC上,本届大会可以说是一次云游戏平台的集中亮相。在这次大会上谷歌展出了其云游戏平台Google Stadia。

支持密集连接

一平方公里的 4G 信号,最大的终端连接数量也就几千个,如果在人员密集的地方比如火车站,手机网速就会明显下降。而对于5G来说,同样是一平方公里,5G所能承载的终端数量。但是在 5G 时代,一平方公里的 5G 信号,可以承载的终端数量,可以达到百万计数。这也就进一步支持了万物互连。毕竟对于城市来说,一平方公里内可联网设备的数目在一万以上是很普遍的现象。

通信的本质与信息的本质

5G作为第五代通信技术,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了解5G的本质,我们需要去寻找两个问题的答案:通信是什么?信息的本质又是什么?

信息就是事物之间的差异。好比一个杯子吧,它的形状、材质、重量、图案都与其它事物不同,这些差异性本身就是信息,信息就是差异。

信息是依靠事物的差异性来体现的,例如形状、重量、质地等事物的差异性,都是通过物质来表现出来的。那信息的存储和传输该依托什么样的物质呢?答案非常简单,哪种物质在单位空间的差异性越大,就选它用作存储,哪种物质的速度越快,就选它用作传递。为什么有这种原则的呢?答案非常简单:因为效率高啊。于是,光盘硬盘U盘就被用作存储,而光和电就被用作传递。

这些公式你不必深究,k这个玻尔兹曼常数是多少你更不必理会,但这个公式的意义在于打通了信息与能量之间的关系,你需要知道的是,获取信息必定伴随着能量的损失。

事物差异性的传递分两种,一种是空间域上的传递,一种是时间域上的传递。而通信关注的是空间域,所以应描述为“通信就是事物差异性在空间上的传递”。

那事物差异性在时间上的传递是什么呢?那就是“存储”。一块硬盘上有很多文件,这些文件信息就是靠很多个磁记录单元指向性的差异来体现的,这种差异性今天存在明天还存在,事物差异性在时间上的传递就是存储。

事物差异性在时间上的传递就是存储,事物差异性在空间上的传递就是通信,这种说法估计你以前没有听说过,但这才是概念的本源。

5G的技术细节


这张图,学过计算机网络的同学对此都不会陌生。我们为了更好的理解网络,通常把网络抽象成七层。我们平时谈到的通信主要分为两种,一种是有线通信,比如光纤通信,光纤的发明是基于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高琨的理论,高琨因为光纤而被授予诺贝奖物理奖;另外一种是无线通信,我们平时提交的4G、5G等都属于无线通信。这两种通信都属于物理层。七层协议中,每一层都包含不同的通信协议,比如HTTP协议位于哪一层?这篇文章中,可以先不去深究这些。可以统一把物理层以上的,统一理解为高层。举个例子,我们的快递系统,双十一购买的狗粮,会经历以下流程;商家封箱、打包、填写快递单,然后快递公司通过货车送到我们所在的城市;快递小哥送到楼下通知我们去取快递,我们拆快递。其中快递公司从始发地送到终点站这一流程,就可以理解为七层协议中的物理层。其他流程都是高层协议做的。4G到5G的变化,就可以理解为,以前用货车运输,现在用飞机运输。

5G的发展史

5G作为第五代通信技术,已经进化了4代,而每次换代的最核心的变化就是-速度。
移动通信发展

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,

最早的1G时代,只能传递语音信息。大哥大就是1G时代手机的代表,1987年,广东省开通全国第一个移动通信网,宣告中国正式进入了移动通信时代。当时,大哥大供不应求,在黑市售价曾被炒到5万元。一年后的1988年7月,中国第一个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东晓花园在深圳竣工,售价是1600元/平方米。1989年2月15日,北京首次公开出售建在黄金地段的商品房350套,每平方米最高2000元,但只被预订了250套。没办法,还是太贵了。

大哥大

第一代移动通信也就是1G,用到的是模拟信号通信,到2G时代,才转换为数字信号通信。这里需要简单的回顾一下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。

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
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信号是连续变化的。在一个周期的每一个时刻都有不同的电压值对应?在我们的生活中,耳机、音箱是对模拟信号的工作。

模拟信号更接近声音的本来面貌。

打电话要经历调制和解调

数字信号是由“0”和“1”组成,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可以相互转换,
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。

模拟信号有两个缺点:一是容易被窃听,一是容易被干扰。1G到2G的升级,彻底的把移动通信带入了由0和1构成的数字世界。这个转变就可以抱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世界的大腿。1G作为移动通信的开端,确立了移动蜂窝通信的基础

蜂窝移动通信,是把一块区域,切分成多个类似蜂窝的六边形块,每一个小块中放置一个基站。有时你乘坐高铁,就会频繁的在不同的基站直接切换,这是导致你发现信号有时候不好的原因之一。

2G带来的变化,除了解决1G的两个缺点外,最重要的一个变化,就是让手机可以接入互联网。语音信号转换成了0和1,而互联网也是由0和1组成的。
很多人最早上网用的就是支持2G的诺基亚。


手机会解调收到的信号,由基带处理器转为二进制存入内存。CPU会将数据帧解码,
1G、2G之后的3G、4G、5G,每一代最本质的就是速度的升级。

从2G到3G的过渡过程中,一个通信全球标准的制定组织出现了。那就是3GPP(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: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)
3GPP

3GPP联系各方,统一制定了一整套通信标准。
3G的核心技术

在通信行业,主要有两类公司:
网络运营商:主要负责对网络的优化和升级。比如移动、联通、电信。
设备提供商:芯片厂商和手机厂商。高通、华为、联发科。根据新的技术标准,研发通信技术,完成新的产品。

这里就不得不提“赚钱最容易”的公司的故事。高通除了靠广为人知的手机芯片赚钱之外,靠技术授权也是其两大主要盈利业务之一。靠专利授权的收益能占到高通总收益的三成。
高通公司商业模式

3G中的每一个标准都可以无数中技术手段去实现,而不同的技术手段对应着不同的专利。在上图中,可以看出,高通在3G的多址和组网两个方面拥有核心技术(图中标红的技术)。而其中普遍认为的高通公司开发的CDMA技术,并且成为3G三大标准(欧洲的 WCDMA,美国的CDMA2000和中国的TD-SCDMA)的核心技术。高通仅CDMA上的专利就有4000项,靠着这些专利和高通独具特色的专利组合套餐,高通收取了大量的高通税。

虽然普遍认为高通开发了CDMA技术,但是CDMA并不是高通发明的,发明人是好莱坞艳星海蒂.拉玛。CDMA技术的标准接收机叫Rake接收机,也于1950年代由贝尔实验室发明。 实际上由于当时普遍认为CDMA的保密性好,一直应用于军事通信。 而高通解决的是CDMA的民用问题,这在当时是普遍不被看好的。

CDMA之母海蒂.拉玛

其实从现在的眼光看,Turbo码和Alamouti码是更重要的核心技术。但这两个核心技术在法国电信和ATT这样的大公司里面,没有进行商业化运作的机制,只是收了一些专利费,没有形成象高通这么大的商业。同样是收取专利费,高通的专利组合套餐为什么会更赚钱。举个例子,同样是手机厂家卖出一台手机,一些专利费的收发是,每台手机收取10块钱。而“高通税”的收法之一是按照手机整机价格的比例来收取,手机定价越高,收的越多。如果4000元的苹果手机,普通专利费收取的方法是每出货一台手机收取10块钱,而高通收取3%。苹果推出8000元的手机,高通也是按照3%收取,而其他专利费还是收取10元。

3G标准制定的过程中,也有一段故事要讲,就是中国的TD-SCDMA成为3G的三大标准之一的故事。通信标准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一项重要的底层技术,技术都能升级到这个层面了,就难免会升级为一个各个国家之间政治问题。通信的一代二代标准的制定,中国都没有参与。等到了3G标准前夕,国内的工信部召开会议,紧急召集了众多的通信专家,前仆后继的完成了中国自有产权的第三代网络通信技术TD-SCDMA。但由于TD-SCDMA标准的制定准备的时间短,而国内又缺乏通信技术的沉淀,缺少通信人才的储备,使得TD-SCDMA相比于同期的美国的CDMA2000标准和欧洲的WCDMA显得技术非常不成熟。TD-SCDMA标准制定好之后,工信部为了推广,召集了移动、联通、电信三家电信运营商开会,商议由哪家开始商用TD-SCDMA。三家电信运营商都对TD-SCDMA的不成熟都心知肚明,推广TD-SCDMA涉及到的全国通信基站的改造,需要花大量的钱,所以,在开会表态时,态度都不是很积极。工信部见势,没人举手,那就指定。最后,考虑到当时中国移动的净利润比联通和电信总利润的一倍还多,工信部指定中国移动在3G时代使用中国自有的TD-SCDMA标准,联通和电信分别采用国际上的CDMA2000标准和WCDMA标准。

TD-SCDMA作为国内自有产权的第一项标准,中国移动在推广实施中,不出意外的遇到了很多“坑”,而且在国际上也预冷。当时,iPhone手机卖的正火,苹果当时是支持3G网络的,但支持的是CDMA2000标准和WCDMA标准的3G,为什么不支持TD-SCDMA标准的3G网络?因为苹果当时使用的是高通的芯片,而高通拒绝生产支持TD-SCDMA标准的芯片。由于这个原因,联通和电信得益于此,在这段时间,用户数和营收都有了巨大的增长。

从中国开始参与3G标准的制定到4G时代的到来,这段时间,举全国之力,轰轰烈烈的打造的3G网络。这其中有非常丰富的故事可以讲,财新网的记者写过一篇十分精彩的文章《中国标准TD-SCDMA之殇:2000亿投资打水漂》记录这场轰轰烈烈的科技大运动。话说回来,TD-SCDMA这个3G标准,原本就不是中国移动心甘情愿的申领下来的,又在推广TD-SCDMA中吃了很多亏,业绩大幅下滑。所以,当4G标准的消息刚有些风吹草动的时候,中国移动如同抓住救命稻草,抓紧时间赶快“上车”也就不值得奇怪了。

4G的核心技术

到了4G时代,4G的通信标准由三个变为两个,分别是由中国提出的TD-LTE标准和由欧洲提出的FDD-LTE标准。到了4G之后,CDMA技术被OFDM技术所取代。主要的原因是CDMA存在自干扰的问题。高通的功率控制和软切换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,但采取的方法是在CDMA缺陷的基础上进行补救,但是怎么补也补不彻底。而OFDM从根本上克服了CDMA自干扰的缺陷,使得频谱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,那这些补救措施也就没必要了。 所以在4G时代,高通的技术体系被摧毁了。

在4G的核心技术中,sOFDM和软频率复用(SFR)以及随机波束赋形(random beam forming)技术(上图中标红的技术)是由华为提出的。可以看出,华为在4G的核心技术上已经取代了高通。由于一些限制,华为并没有像高通公司在通信技术专利上获得很多收益,而是发力通信产品。在4G时代,华为成为第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。

5G的核心技术

5G整个网络标准分两个阶段完成,第一阶段启动R15为5G标准,2018年6月完成,第二阶段启动R16为5G标准,预计2019年12月完成。目前3GPP正在讨论R16标准的内容,R16可以看作5G最终版本标准,等到它完成并冻结之后,5G才将实现全面商用,预计时间是2020年3月,那个时候形成的5G标准才是完整的5G标准。

5G第一阶段确定的标准中,相比于3G/4G采用的Turbo码,5G采用了LDPC和Polar码。这次 3GPP 确定了华为主导的 Polar 码作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,高通主导的 LDPC 码作为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。华为主导的 Polar 码被3GPP确立为5G的一项编码方案,这虽说是中国公司第一次进入到基础通信框架协议领域,但也远不会到“中国标准战胜了美国标准、中国拿下 5G 时代霸主之位”的地步。Polar码并不会应用于所有的应用场景,目前确定会在eMBB场景中使用。3GPP定义的5G三大场景包括:eMBB、mMTC和URLLC。

eMBB对应的是3D/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,mMTC对应的是大规模物联网业务,而URLLC对应的是如无人驾驶、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。

4G+WiFi的现状过渡到5G会顺利吗?

4G设计当初的速率目标是100Mbps,随着技术的演进,4G Cat 11的速率已经达到600Mbps。5G进一步把速率目标提高到1Gbps以上。为了满足一些低延迟业务的需求,5G要求空中接口的延迟时间为1ms,而4G的这一指标为30ms左右。

即使是4K视频,速率也只有30Mbps,4G支持起来也会毫无压力。从现实的情况看,即使WiFi已经提供给我们100M的带宽了,但是我们平时使用的大多数应用使用的速率还是1~2M,超出10M以上的应用非常少,除非是下载。尽管WiFi可以满足我们大部分的移动上网的需求,WiFi是并非由CT(CT: Communication techonology 指通讯技术产业)界设计,而是由IT(IT: Information techonology) 界设计的,生来就缺乏实现广覆盖的能力。

自动驾驶是被广泛宣称需要应用5G低延时特性的领域。但这样的猜想,是基于控制命令是从远程的控制中心发送给汽车的,比如说发出急刹车的指令,低延时可以让刹车距离更短。但如果你仔细想一下这个问题,这些特别依赖快速响应的操作,为什么一定要依赖网络传输的低延时特性的?把计算放在本地来完成不是响应更快,相比于无线网络传输,本地线路传输要来的更稳定。在没有网络的时候,汽车也应该能跑,这该属于基本功能。

无线通信十年一代,移动通信经过四代的发展之后,人们得到一个似乎的规律,就是单数代不太成功,而偶数代很成功。

尽管,事实多次证明,路修好了修宽了,必然会有很多好车跑,但也需要知道,并不是所有车都会选择走高速。

我们经常有一个类比,3G的应用,让微信崛起,4G的应用,让抖音开始大行其道。但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,抖音的流行是更依赖于4G推动的,还是流行文化的演进?是4G速度提升对抖音的流行助推力大,还是4G降费的助推力大?

就像对于人口老龄化,所有人都知道是个趋势。但问题是,长远的趋势,人们真的等的了吗?

参考文献:

「科技相对论」通信风云
大唐5G测试见闻
5G标准确立!是中国主导吗?
英特尔详述: 5G 如何助力 VR 的未来发展
通信第一课
中国标准TD-SCDMA之殇:2000亿投资打水漂
5G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